时间:2015-11-09 来源:综合办 编辑:zhbgs 访问次数:2811
报告人:潘宇博士,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报告时间:2015年11月11日(周三)下午2:00
报告地点: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教十八) 304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潘宇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量子控制,量子信息处理,量子估计和机器学习,全光学电路与网络。现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Ian Petersen 院士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已在量子系统的优化控制,稳定性,相干量子网络,全光学电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在数学物理顶级期刊JMP,美国物理学会顶级期刊PRA 等发表11 篇学术论文。一篇Automatica长文已接收。另有多篇学术论文在顶级期刊如Automatica(一篇文章二审中)和NJP 上评审。研究成果被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引用,如量子控制主要开创者谈自忠教授(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Herschel Rabitz教授,中科院郭雷院士等引用。与国际一流的研究组如美国Hideo Mabuchi 组(斯坦福大学,有合作文章发表),英国John Gough 组(Aberystwyth大学,有合作文章发表),新加坡Jiangbing Gong 组(新加坡国立大学,有合作文章发表),日本Franco Nori 组(理化学研究所,受邀访问),中科院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等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报告摘要
量子计算机被称为科技领域的圣杯。现在,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的飞速发展给工程层面的量子系统控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近几年来,量子超导电路和硅基电路的突破使得人们开始严肃考虑更加复杂的量子系统。在此之前,实验室里的量子比特和理想量子算法的工程实现很少被物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所重视。量子系统的复杂性,干扰和不确定度远远超过经典系统。因此,量子控制的一个核心问题便是如何实现稳定可靠可集成的量子信息处理系统。另一方面,量子系统的辨识在新兴的超精度传感和新能源材料研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例如单分子的光电转换研究便依赖于精确的系统辨识。我们的工作即围绕这两个中心展开。
报告的第一部分侧重于我们在量子系统的稳定性,噪音解耦以及鲁棒控制方面的工作。特别的,这部分会介绍我们在量子信息存储系统研究中所做的控制理论工作和应用前景。报告的第二部分介绍我们发展的建模相干量子器件的方法。结合我们关于量子系统对光子态响应的研究,这套方法能够用来建模和控制全光学量子网络以及量子信息处理系统的关键部件,如单光子开关,双光子逻辑门等。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单分子的飞秒激光控制。新能源材料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理解光存储过程。我们正通过和ICFO实验室的国际合作,利用飞秒激光控制来探测一类分子中的光存储过程。报告会着重介绍量子过程辨识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单分子飞秒控制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