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5 来源:组织人事办 编辑:zzrs 访问次数:5139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因工作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机器人课程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岗工作人员1名及NGICS大平台实验技术岗工作人员1名。
一、岗位需求
(一)机器人课程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岗
岗位职责
承担机器人相关课程实验的授课任务、实验课程创新建设任务、教学实验平台日常维护管理更新等。
招聘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责任心强,安心实验技术及相关教学工作,并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2.有志于机器人系统软硬件设计开发和平台管理,乐于学习新技术,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熟悉移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系统基础知识理论,熟练掌握python、c++等编程及ROS,gazebo等常用机器人开发工具软件,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
4.具有控制、机械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尚未取得学历、学位证书的国内应届毕业生,可凭就读高校核发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报名应聘,对其学历、学位证书的审查延后至报到时间。留学人员须凭学位证书报名应聘。
5.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
6.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具有专业技术高级职务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二)NGICS大平台实验技术岗
岗位职责
承担大平台石化、电力、公用工程等行业数字孪生系统环境建设。
招聘条件
1.思想觉悟高,有奉献精神。工作责任心强,善于沟通和交流,具有较好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的组织协调、文字表达能力。
2.有志于NGICS大平台建设、大平台管理和实验,乐于学习新技术,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熟悉NGICS大平台建设环境条件。
4.具有控制、信息安全、电气工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尚未取得学历、学位证书的国内应届毕业生,可凭就读高校核发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报名应聘,对其学历、学位证书的审查延后至报到时间。留学人员须凭学位证书报名应聘。
5.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
6.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具有专业技术高级职务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二、管理方式与岗位待遇
本次招聘岗位为事业编制,录用人员实行聘用合同管理。工资和福利待遇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按国家有关规定缴交社保与公积金。
三、报名方式
报名自2022年3月18日-2022年3月31日止。凡符合招聘岗位要求且有意向者,请将个人简历、技能证书、劳动合同等反映本人能力、经历的相关材料发至lixuhua@zju.edu.cn,经初审后,进行考核,择优聘用。对于中级实验技术申报人员,要求通过资格初审的报名人数不少于计划招聘人数的3倍,否则将取消本次招聘。
本次招聘的具体程序,请参见招聘网页:
http://zhfw.zju.edu.cn/zhfw_zpxx/2022/0318/c4909a2508371/page.htm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71-87951135
邮箱:lixuhua@zju.edu.cn
学院介绍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下面简称控制学院)始建于1956年,位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位置优越,底蕴深厚。控制学院建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共建)2个一级学科,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是国家首批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控制学院拥有“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平台和多个省部级基地。
控制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青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3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
60多年来,控制学院始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算法软件与装备硬件相结合、工业应用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科技创新特区项目等一大批国家级重要科研计划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已形成工业控制“应用理论、技术方法、平台装备、国际标准”四大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形成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工程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发了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和高端控制装备,在工控网络、控制优化等领域牵头和参与制订了一批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2017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学科,2021年软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全球排名第17。
控制学院以“创新科学思想、研发前沿技术、支撑国家战略”为引领,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秉承学科最具优势和特色的产学研用创新模式,推动科教融合战略、学科交叉战略、产学研合作战略、国际化战略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