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3 来源: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辑: 访问次数:10
近日,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致远计划”海外社会实践团师生在党委副书记詹美燕老师带领下赴印度尼西亚开展访问交流。本次交流聚焦“一带一路”能源转型与产业合作,深度联动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印尼国家电力公司(PLN)、加查马达大学(UGM)及万隆理工大学(ITB)等合作伙伴。作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国家,印尼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本次实践通过系列企业参访、前沿技术研讨与高校学术交流,团队深入探索新型能源、智能电网建设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促进中国-印尼科技教育合作注入新动能,共绘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蓝图。
推进产学合作,共创绿色未来
本次实践创新打造“校际联动、产学研互动”的独特研学模式,实践团与中控技术印尼公司及UGM大学Tumiran教授团队联合研学,走进了PLN总部以及电网调度中心、印尼最大的漂浮式光伏发电站和配电控制中心现场。
8月4日上午,联合实践团共同参访PLN总部,与公司高管面对面交流。座谈会上,PLN副总裁Evy Haryadi系统介绍了其作为印尼最大国有电力和能源企业在碳中和目标下的战略转型与新能源布局,强调了地热能、水电及光伏等清洁能源的加速开发计划。浙大控制学院院长助理邓瑞龙老师介绍了学校学院基本情况、学科优势与特色科研成果,中控技术印尼公司总经理黄迪分享了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全球实践与国际化战略。双方学生围绕印尼电网结构特性、新能源汽车推广瓶颈及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潜力等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图 PLN总部交流会现场
图 实践团成员互动交流
图 联合实践团在PLN总部合影
深入现场实践,共探技术应用
4日下午,实践团实地考察PLN电网调度中心。中心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区域输电系统概况,解析了维持供需平衡的关键机制,并重点阐述了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在保障电网稳定性中的核心作用。
图 电网调度中心交流会现场
5日上午,师生赴全球规模领先的CIRATA漂浮式光伏电站考察。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电站的选址考量、发展历程以及生态保护策略。团队成员通过近距离观察电站运维流程,直观感受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与挑战。
图 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交流会现场
图 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现场
图 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合影
5日下午,交流团前往西爪哇岛配电控制中心参访。中心负责人全面介绍了西爪哇岛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及电力配送体系,展示了基于智能电表与物联网传感器的精准配送、故障响应和数据管理方案,解析了确保配电系统安全可靠的关键技术路径。
图 参观配电中心
图 配电中心合影
深化校际合作,共谋人才培养
8月6日,控制学院师生携手中控技术团队访问万隆理工大学,并与该校电子工程与信息学院(STEI)展开专题交流。交流会上,STEI院长Tutun Juhana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科布局、研究重点以及学院的师资力量、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双方深入探讨了在联合培养、学生交换及学术合作等领域的广阔前景,就未来拓展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图 万隆理工交流会现场
图 万隆理工合影
随后,实践团一行来到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旧址参访,重温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求同存异”的外交智慧。身处70年前的会议场馆,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促进亚非国家团结、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深远意义。参访结束后,实践团师生满怀自豪地见证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务实成果——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雅万高铁”。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青年学子深切感受到从万隆精神到“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承与发展。
本次印尼之行是浙大控制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切实行动。通过深度链接产业前沿与学术高地,实践团不仅深入了解了印尼电力与能源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发展需求,更为未来开展跨学科、跨地域的协同创新架设了桥梁。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此行既加深了对印尼电力和能源体系、技术应用和文化的理解,切身体察了民生国情,更深刻体悟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全球视野、前瞻意义与实践价值,为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国际视角与实践答案。